新聞資訊
推薦
熱門
詳情
淨水器發展需關注水質二次汙染
被忽視的淨水器二次汙染
淨水器易造成二次汙染在業內已是公認的事實,但眾多消費者對此卻不知情
85後楊君是一家IT公司的白領。和大多數不懂生活的技術男不同,他是個典型的小資,對於生活質量要求極高。“現在呼吸的是霧霾,吃的食物也時常出問題,如果每天喝的水再不能保障安全那就太可怕了。”
為此,楊君在2013年底買了一台4000多元的淨水機。受他影響,朋友圈多數人也買了淨水機。“霧霾我控製不了,食物我也沒法檢驗,但喝的水至少能過濾一下。”楊君說,這樣做隻圖個心裏踏實。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來水汙染事件被曝光,民眾對於水質安全的擔憂也與日俱增。對於多數像楊君這樣的消費者來說,淨水器似乎是自然的選擇。
但是淨水器的效果到底如何、淨水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淨水器的選購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他們都知之甚少。
市場亂象叢生
淨水器或淨水機,起源於1832年英國倫敦霍亂流行時期,由英國人裏德-斯帝沃發明,進入21世紀,熱銷於歐美。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中商情報網給《瞭望東方周刊》提供的數據,2010年~2013年中國淨水器的年銷量分別為1980萬台、2522萬台、3253萬台、3890萬台。“預計2014年淨水器市場的增速將維持在20%左右。”該機構研究員周菲說。
中國有大約4億戶家庭,若有30%的中國家庭使用淨水器,市場需求就會達到1.2億台。按照每台淨水器平均市場零售價1500元來計算,總值將有望達到1800億元。
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目前國內生產淨水器的企業已超3000家,品牌更是不計其數,單淘寶網上出售的淨水器品牌就有近百個。
這是野草瘋長的時代。中研普華市場研究員艾豔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國淨水器的生產仍然處在仿製階段,無核心技術。當前國內絕大部分淨水器企業是用外購配件進行改裝生產的中小廠,機械化程度低、手工作坊式的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太多的企業,習慣於“照葫蘆畫瓢”的生產方式。
導致種種市場亂象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國家標準的缺失。雖然目前國內淨水器生產行業有四個標準,分別就天然水加工成自來水、一般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反滲透等方麵有了規定,但並沒有專門針對淨水器的國家標準。
“沒有淨水器國家標準是當前一個主要問題,對於市場監管來說是塊短板。”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常務所長趙飛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國家標準的缺失使得企業缺少強製性約束,選擇執行各自企業標準進行生產,也就導致產品質量的千差萬別。
售後服務也是一大缺陷。多數廠家仍以賣機器為主,售後服務質量差、反應慢的現象十分普遍。2014年3月14日,中國質量萬裏行促進會通報淨水器售後服務質量平均合格率僅為40%,遠低於其他家電產品。
楊君就深有體會,“你買的時候廠家熱心周到,一旦出現問題就完全變了個樣,要麽服務態度不好、要麽服務質量不高。”
炒作概念的宣傳
現代淨水器進入中國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1986年,上海仙童飲水科技有限公司“仙童”牌淨水器問世,成為我國最早的淨水器品牌,“仙童”正是“安吉爾”的前身。
較早根植國內市場使得一些知名的本土品牌在如今激烈的淨水器市場競爭中稍占優勢。根據中關村在線的統計,目前國內淨水器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安吉爾28.6%、沁園25.8%、美的24%、愛惠浦5.6%、A.O.史密斯4.8%,後兩者為美國品牌。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各大品牌產品被頻繁曝出質量問題。2011年,衛生部曾發布公告稱,包括國內外知名品牌在內的8家企業11個型號的淨水器在抽樣檢查中存在砷超標、菌落總數超標以及有機物去除率不合格等問題。
2013年3月,四川省消委會對市場上10款淨水器產品的檢測結果也顯示,7款產品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其中就包括美的、A.O.史密斯等知名品牌。此外,安吉爾、沁園品牌淨水器還被多次曝光造成消費者腹瀉。
不過,麵對這些問題,多數淨水器生產商隻是發表不痛不癢的解釋聲明了事,有些甚至始終保持沉默。
更為嚴重的是虛假宣傳。“很多廠家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心態,故意誇大產品的質量和功效,使眾多消費者上當受騙。”周菲說。
本刊記者在淘寶網和電器實體店的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淨水器名目繁多,有純水機、反滲透直飲機、管道超濾淨水機等十幾種,且分為龍頭型淨水器、台上式淨水器、壁掛式淨水器、櫥下式淨水器等多種樣式,價格也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有些生產廠家甚至打出了養生保健的概念。有品牌淨水器宣稱能有效中和人體酸性毒素,調節平衡體液的酸堿度,預防疾病和減緩人體細胞衰老。更有產品直言“長期飲用通過我們淨水器淨化的產品,能延年益壽、抵抗癌症”。
“淨水器有保健功能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在炒作概念,隻是它們(淨水器生產商)的一種營銷手段。”趙飛虹說。
而殺毒消菌去除重金屬、改善水質,有益身體健康等宣傳語在各個淨水器的宣傳中則是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安吉爾的一款機器聲稱采用韓式第三代過濾技術,可強製衝洗濾膜,純物理法處理,無二次汙染。
在本刊記者走訪的三家電器商場中,銷售人員反複強調的還有所謂的“直飲水”概念,即由淨水器淨化的水無需任何加工,可直接飲用。對此,趙飛虹表示:“直飲水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淨水器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水質的汙染也增加,直接飲用存在很大風險。”
活性炭之謎
活性炭是一種黑色多孔的固體炭質。早期由木材、硬果殼或獸骨等經炭化、活化製得,後改用煤通過粉碎、成型或用均勻的煤粒經炭化、活化生產,其主要成分為碳,並含少量氧、氫、硫、氮、氯等元素。
就目前的中國市場而言,不管是銷售火爆的RO反滲透淨水機還是大有趕超之勢的超濾膜淨水機,活性炭濾膜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裝備。
以RO反滲透淨水機為例,其標配的5級過濾膜分別是PP棉、顆粒炭、壓縮炭、RO反滲透膜、後置活性炭。而這其中包括顆粒炭、壓縮炭和後置活性炭在內的三層濾芯都屬活性炭材質。
活性炭的最主要功效是吸附作用,也因此成為目前國內用途極廣的一種工業吸附劑。我國對於涉水產品的檢驗指標中包含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有機物的檢測。“因為這些東西(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屬於小分子有機物,RO反滲透膜無法消除,隻能通過活性炭來去除。”趙飛虹說,淨水器生產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也在於此。
按照中國《生活飲用水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範—一般水質處理器》要求,活性炭質量好壞主要體現在額定出水量中可揮發性有機物(包括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餘氯等)的去除率。以三氯甲烷來說,合格材質的活性炭濾網額定出水量中的增加量要小於等於0.006mgL,即去除率要達到80%以上才算合格。
不過,對國內淨水器來說,這似乎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曾對來自上海、廣東、張家口等地的6個知名淨水器品牌進行過活性炭性能測試,結果顯示無一合格。“整體來說,國內淨水器的活性炭質量是不過關的。”趙飛虹說。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也曾對336件家用淨水器水處理材料進行過性能測試,結果發現濾芯中活性炭不合格率最高,達到16.39%,其中顆粒活性炭濾芯為10%、燒結活性炭濾芯為24%、活性炭纖維濾芯為16.67%.
該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活性炭濾芯已經成為影響家用淨水器水處理元件衛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成為製約家用淨水器整機衛生安全的關鍵因素。
活性炭的質量決定著產品的價格。按照目前的市場定價,質量較好的活性炭一公斤在30~60元之間,而質量較差的活性炭則不到10元,兩者之間價格差可達3~6倍。
廣大消費者並不具備判斷活性炭質量好壞的能力,這也使得眾多生產者更加有恃無恐。衛生部門審批時用質量好的活性炭,生產時選擇質量較次的活性炭似乎成了淨水器行業的潛規則。
活性炭質量優劣的最大區別就是過濾孔徑和表麵活性的不同,而這些正是直接決定吸附效果的關鍵。對於那些不達標的劣質活性炭來說,吸附功能不僅被嚴重弱化,反而可能造成另外的汙染。
“淨水器使用的活性炭大部分不僅不能吸附有機物質,而且還會向外釋放髒東西,實際上根本是無效的。”趙飛虹建議,國家要加強活性炭濾芯的監督管理。
二次汙染風險高
“淨水機是對自來水的二次加工,總體來說加工之後的水要比自來水幹淨,但淨水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造成二次汙染,管道、設備都容易被細菌汙染。”趙飛虹說,二次汙染是淨水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按管路設計等級劃分,國內售賣的淨水器大致可分為自潔式淨水器和漸緊式淨水器兩類。自潔式淨水器機內設計兩條通道,洗滌水和淨化水各有一條通道,兩者各行其道並讓水流動起來。洗滌水經過通路時會對機內濾芯特別是膜濾芯的原水側進行衝刷以達到自行清潔作用,並利用開閉洗滌水龍頭的瞬間將截留的汙物及時快速排出。
而漸進式淨水器又稱傳統淨水器,內部管路設計濾芯前鬆後緊,由PP棉、顆粒炭、壓縮炭、RO反滲透膜或超濾膜、後置活性炭五級組成。這5級過濾膜依次首尾相連,機內管路僅此一條通道,汙物沉積於濾芯內部,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需要定期人工拆洗,以保機器正常運作。
簡單來說,自潔式淨水器相當於在管路上安了個垃圾處理器,汙物隨時清理出去,不停留在機內;漸緊式淨水器等於在房間內擱置了個垃圾桶,汙物平常暫存於機內,需要定期排汙、拆洗和頻繁更換濾芯。
目前在北京市場,最暢銷的淨水器就是RO反滲透淨水器,屬於上述所說的漸緊式淨水器。以第一層的過濾膜PP棉為例,其主要是截流水中一些肉眼可見的顆粒物,如自來水管道中的鐵鏽和泥沙。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其上麵附著有一層黃色的黏稠物,這就是聚集的汙染物,如果不及時更換就會對水質產生汙染。
根據北京公眾健康飲水用研究所給本刊提供的實驗材料,該所曾對市場上售賣的四款不同過濾類型的主流家用淨水器進行過長達20天的綜合性能測試。結果發現,4款產品對於CODMn(耗氧量,可綜合衡量地表水體受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的汙染程度)的去除率均未達到衛生部要求的75%以上,且有的淨水器不僅不能降低CODMn,反而會增加;一款標稱功能為淨化、小分子團化和弱堿性化的淨水器,功能水的出水水質則低於自來水。
此外,隨著淨水器使用時間的增加,淨化水中微生物(細菌總數)的含量也大幅增加,汙染程度隨之大幅增加,而清洗之後則會迅速減少。
上述提到的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作的實驗也證實,盡管家用淨水器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飲用水的質量,但由於各生產商采用的零部件質量不同,導致家用淨水器出現不同程度的衛生隱患。
“家用淨水器無論價格高還是價格低均易造成二次汙染,但由於淨水器中所使用材料的差異,所遭受二次汙染的程度和汙染物去除的效果也有所差異。”負責本次測試的該所高級工程師張紅豔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消費者在使用淨水器時一周內至少要反衝洗一次,且衝洗的時間為平常使用時間的2倍以上才能確保淨水器的使用安全。
“淨水器濾芯隻有定期更換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二次汙染,水質才能有保障,否則‘淨水器’就會變成‘汙水器’。”趙飛虹說,通常情況下,PP棉濾芯壽命為1~2個月、活性炭濾芯周期為3~6個月、超濾(UF)濾芯壽命為24個月、反滲透(RO)濾芯壽命為36個月。
不過,趙飛虹指出,很多廠家並未嚴格按照要求來做,濾芯更換不及時的現象非常普遍。“淨水器用的濾芯越多,二次汙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再加上企業更換濾芯的力度不夠,水質的二次汙染就無可避免了。”
核心技術一直有問題
“淨水器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技術更加先進,另一個是設計更加人性化。”趙飛虹說。
盡管我國淨水器經曆了近30年的發展,但在核心的淨化技術上仍存在很大問題,如活性炭的綜合性能不穩定、超濾技術效果不一、RO膜核心技術欠缺,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中國淨水器的發展隻能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法實現質的飛越。”趙飛虹斷言,未來淨水器技術將會朝著自主化、創新化的方向演進。
複合型淨水技術將會成為眾多企業吸引消費者的招牌。所謂的複合型淨水器就是在一個產品中包含有多種淨化技術,既有反滲透技術,也有超濾膜技術。
這種複合型淨水器規避了以往單一的RO反滲透淨水器或者超濾膜淨水器存在的各種弊端,使得兩者實現優勢互補,功能更加強大,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目前在國內市場,安吉爾的淨水器多宣稱使用的是上述工藝。
另一個可以預料的趨勢是淨水器的設計會更加人性化,尤其是在濾芯的更換上。“現在的淨水器生產廠家都知道在外觀設計上下功夫,外觀製作得漂亮精致,但是沒人關注濾芯的更換。”趙飛虹說,複雜的濾芯更換程序已為國內消費者所詬病。
在日本、瑞士等國,淨水器的設計簡單方便,消費者可自行根據需要購買濾芯進行更換。而在中國,濾芯必須由生產廠家的專業技術人員更換,普通消費者無法操作。如前所說,如果生產廠家售後服務不到位、濾芯更換不及時,水質的二次汙染就無法避免。
“(消費者無法更換濾芯)這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消費者能夠自己更換濾芯,那就不用廠家定期更換了,對於雙方來說都省時省力。這不僅方便快捷,而且能夠有效避免二次汙染的風險。”趙飛虹說。
無論未來淨水器在技術和設計上會發生何種變化,對於消費者來說選購的標準是一貫的。
一是根據水質和需求不同選擇“濾芯”;南方因水中重金屬含量極少,可選擇普通濾芯的淨水設備;而北方因水中重金屬含量較多、水質硬,建議選用反滲透型淨水器。如果按人體需求來說,建議大多數家庭選購超濾膜淨水器,不僅能去除水中的雜質、細菌,而且可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礦物元素。
二是關注產品有無衛生許可批件;按照相關規定,生產淨水器的廠家必須取得上級衛生監督部門的衛生許可證,且每個品牌、每個型號的淨水器隻有唯一的一個衛生許可批號。
三是正規品牌、完善的售後服務;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要盡量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同時在交易時除了索要正規的發票外,還需要廠家或銷售商開具具體的保質保修單。
此外,消費者在選購時還需注意產品有無3C認證。作為電器類產品,淨水器的3C認證代表著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
上一新聞:03/UV法水處理高級氧化技術的優點
下一新聞:“淨水器”行業闖進電子商務 完美脫變